一周市場回顧

結構分化,成長之風不止

 

上周市場受到沖擊,先跌后漲,全周上證指數下跌0.81%,上證50指數下跌0.64%,滬深300指數下跌0.49%,中證500下跌0.38%,而創業板指則上漲0.49%。

 

行業方面,申萬31個子行業中有6個行業錄得正收益,結構上較前期有所變化,成長板塊從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向國產替代板塊擴散,電子、計算機、國防軍工、通信等行業上周表現強勢,而家電、房地產、汽車、建筑裝飾、鋼鐵等板塊則錄得較大跌幅。

 

海外市場上周繼續向好,歐美市場均有一定程度走強,納指漲超2%。上周美聯儲官員接連釋放出鷹派信號,盡管總需求指標減速、衰退陰云不確定性加重,但美聯儲仍遠未到達(就業市場)能給予寬松理由的階段,后續金融條件難免進一步收緊,增長預期需進一步下調方可進一步平抑通脹預期。

 

插圖1.jpg

 



一周熱點回顧

維持高景氣,7月出口超預期

 

7月份,出口和貿易順差持續超預期。海關總署7日發布數據顯示,今年前7個月,我國進出口總值23.6萬億元,同比增長10.4%。其中,出口13.37萬億元,增長14.7%;進口10.23萬億元,增長5.3%;貿易順差3.14萬億元,擴大62.1%。

 

持續景氣背后,價格因素仍是主要拉動。5、6月出口數量同比增速分別為5.2%和5.5%,意味著價格拉動在10%以上,價格貢獻顯著高于數量貢獻。

 

更進一步來看,海外需求仍在,外需雖然走弱但尚算溫和,尤其是社交性非耐用品增速仍然較高;得益于能源和成本優勢,我國對歐、日、東盟等制造業國家出口同比仍在上升,特別是在一些高耗能行業和設備領域;此外,歐洲能源和人力成本上升,使得我國在最終產品方面也對海外形成一定替代,表現為我國通用設備、汽車及零部件等歐洲優勢產品出口表現較強。

 

中長期維度,我國能源、人力成本優勢,以及汽車、新能源等產業鏈優勢支撐因素仍在,并將保持較強的alpha競爭力,但部分領域在價格和需求放緩的拖累下可能出現景氣放緩的趨勢,可以考慮重點關注出口中量價貢獻的變化和海外通脹的情況。

 


一周資金追蹤

日均成交抬升,外資加倉消費

 

上周A股成交活躍,日均成交額為1.04萬億元,較前一周有所提升。

 

北向資金上周小幅凈流出12.33億,其中滬股通凈流出3.53億,深股通凈流出8.8億。

 

具體行業方面,北向資金雖然上周整體呈小幅凈流出態勢,但是在包括食品飲料、計算機、電力設備、基礎化工、通信等行業上仍保持凈流入,其中凈流入最多行業是食品飲料和計算機,均超過20億;凈流出的板塊包括家用電器、銀行、公用事業、鋼鐵、農林牧漁等,其中家用電器和銀行的凈流出超過20億。

 

插圖2.jpg

 




市場估值分位數

 


插圖3.jpg

 

截至上周五,滬深300指數上市以來估值歷史分位數為29.90%;中證500指數估值歷史分位數為7.17%,兩個指數都處于性價比較高的配置區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