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的市場讓小博感慨頗深,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些新的感悟和體會?
最近,小博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:有人覺得“套牢比踏空難受一萬倍”,也有人持相反的意見,更加受不了踏空。
01
當討厭踏空的時候
我們在討厭什么?
從實際盈虧來看,踏空頂多就是不賺不虧,為什么有人會覺得如此百爪撓心?
其實投資大師們給出過答案。
一方面,預期落空。查理·芒格將這種心理稱為“被剝奪超級反應傾向”。
從投資心理學的角度來說,我們在失去或有可能失去任何有價值的東西時,通常會表現出不理性的激烈反應,哪怕你不曾擁有這個東西,只是預期擁有,也會如此。
比如就有基民自我調侃:“曾經,有一次上證3000點以下的入場機會擺在我面前,我沒有珍惜,等到失去的時候才追悔莫及?!?br/>
另一方面,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,霍華德·馬克斯一語道破,“投資者大多難以接受別人賺錢比自己多這一事實”。
02
套牢的難受更勝一籌?
也有小伙伴認為,相比踏空,套牢更難受。
小博的一位好朋友就認為,“踏空頂多就是想象中虧錢了,而套牢是心態和賬戶都在實實在在縮水的難受?!?/p>
此外,也有小伙伴覺得,套牢意味著部分本金處于“暫時凍結”狀態,不能隨心所欲地取出使用,不僅失去了對資金的掌控感,還可能因此錯過新的投資機會,套牢、踏空double kill。
投資成功的幸??偸窍嗨频?,但踏空和套牢卻各有各的難受。不過,要小博說,其實最令人難受的情形還是:不甘心踏空,匆匆入場之后結果被套牢了……
調侃歸調侃,擔心被套牢的背后,有沒有一種可能,是對投資標的不夠了解和信任?一旦市場下跌就很難做到堅定持有,被“市場先生”牽著鼻子走。
03
既不想踏空
又不想被套牢?
不妨多問一句:
當我們覺得踏空難受的時候,我們真的有能力精準把握拐點嗎?
當我們覺得套牢難受的時候,還記得“別人恐懼我貪婪”嗎?
其實,解決踏空不難,“當閃電劈下來時你要在場”就行;而想要緩解被套牢的心理,可能更需要我們對于所投資的基金產品充分了解,交付信任。
不過,知己知彼了可能依舊知易行難,人性難克服,而定投則有助于幫助我們無視“市場先生”:通過紀律化投資,減少踏空或套牢的概率,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我們在市場波動中堅守下去。
在市場情緒較為悲觀的時候,通過紀律化投資,能夠幫助投資者持續地參與市場,積攢便宜籌碼,拉低平均投資成本,避免因為恐懼而亂了陣腳;而之前定投累積的籌碼,又可以讓我們保持始終“在場”狀態,有助于減少因未來市場反彈或反轉而踏空行情的概率。
就拿今年市場為例:
如果今年初開始定投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(885001),截至6月份,雖然指數還未回到年初點位,但是定投的方式已經回本了;而如果因為市場下跌而陷入被套牢的悲觀心理,不采取任何動作,同期收益可能還未回正。
不論“市場先生”如何干擾,定投有助于讓投資者保持正確的心態,持續地與市場保持互動,防止因為恐懼賣出而錯過后續市場上漲,也避免因為市場過熱而盲目追高。
在投資這項“長期戰斗”中,如果有了定投的加持,或許可以幫我們免于踏空或套牢之苦,做更幸福的投資者。